03/06/2020
澳門台商聯誼會長簡廷在。(中評社 蔣繼平攝)
中評社高雄6月3日電(記者 蔣繼平)兩岸ECFA今年9月就屆滿10年,澳門台商聯誼會會長簡廷在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,早收清單項目多為農產品、石化、紡織、機械、汽車零配件等,若ECFA終止回復課稅,台灣銷大陸商品結束關稅優惠、從大陸進口原物料成本也會增高,都會反映在消費價格上,台灣薪資條件沒有變好,成本又增加,台灣人民生活會更加辛苦。
64歲的簡廷在,已在大陸發展近30年,旗下擁有豪門文化科技創意、豪門國際開發、豪門國際建設、珠海豪門雕塑開發等公司,曾參與澳門漁人碼頭、威尼斯人、金沙城等多個澳門知名景點、酒店建築承建。
ECFA(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)將於9月12日屆滿10年,若終止沒有續簽,將對台灣產業發展造成一波衝擊;另一個深遠的影響是,兩岸關係不好,也將影響台灣加入區域經貿協定,例如RCEP(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)等。
簡廷在表示,過去因為李登輝時代“戒急用忍”,沒有把台商留住,讓當時的金流、人流出走,接著“南向政策”又把台灣就業機會送走,蔡英文推“新南向政策”又鼓勵台商往外流,等於這幾次把台灣有能力的人都到海外去創造經濟,選擇不在台灣創造經濟,相對制約台灣薪資條件成長。
台灣沒辦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影響?
簡廷在表示,台灣和大陸簽ECFA就是要取代這些,畢竟台灣本來就沒有條件參與其他區域經貿整合,所以才選擇和中國大陸簽ECFA,讓大陸帶著台灣一起走,但沒有談下去那就沒有辦法了,未來從台灣出口就沒有競爭力,“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台積電,擁有關鍵技術”。
台灣還有辦法一直維持台商模式嗎?
簡廷在表示,台商第一代是從小擔子慢慢扛成大擔子,現在台商第二代可能都面臨無法順利接班的問題,因為沒有經過經驗和歷練,一旦被壓垮了扛不起來,企業直接面臨經營危機。此外,現在出去更加艱難,現在海外創業,沒有帶資金和技術,怎麼去創業?頂多是去找工作當員工,變成老闆時間需要很長。
他說“在台商公司就是台幹、在大陸公司就是台勞,實在沒辦法成為台商。”以前是有技術、有資金就有機會,現在是具備了還不一定有機會,很難生存,面臨嚴峻的創業環境,尤其大陸創業規模都很大,台灣過去創業規模都很小,要怎麼和人家玩?
台商目前的未來發展情形如何?
簡廷在表示,現在只能談台商怎麼永續發展、再創競爭力,否則就要面臨淘汰、退休,整個台商氣勢就會沒落。他強調,台商是台灣經濟力量的延伸,但台灣內部不能空洞,還仍要想辦法創造台灣的經濟價值,否則很危險。不能一直鼓勵新南向,政府也要想辦法,利用台商的優勢價值創造台灣經濟和實力。
簡廷在表示,“台商回流”其實是好的政策,但現在是“有在喊,有在講,不曉得有沒有在做”,因為台商回來台灣不可能回來做本業,海外的供應鏈都已經成熟,人口紅利也比不上其他國家。他建議,蔡政府真的要快,把成功的台商匯集,跨產業整合,創造更好的產業,才能奠定台灣的經濟發展。
コメント